2021-3-1 18:25
moyaodf
水立方变冰立方内设4条冰道
水立方负责人表示,水立方内场比赛大厅将在2022年之前转变成为设有4条冰道的标准冰壶赛场,部分赛事配套设施,如临时观众席、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交通设施、Overlay房间等,将根据未来需求适时完成。
“内场比赛大厅原有室内环境适于游泳赛事,不能较好满足冰壶比赛各区域温度规定。”这位负责人说,为此他们与相关领域专家及高校科研院所积极论证,通过CFD模拟分析,升级空调系统实现分区控温,达到冰面温度-8.5℃,冰面以上1.5米高度+10℃,看台温度16℃-18℃的需求,使运动员及观众处于舒适的赛事环境中;并将增加除湿功能,调整人工照明模式,加设吸声幕布,确保冰面质量和电视转播效果,改善场馆声学环境。
结构转换方面拟采用钢木结构支撑体系及移动式制冰设备,转换完成后不仅可承办世界顶级冰壶赛事,还将具备承接花滑、短道速滑等赛事能力;并实现冰类赛事、游泳赛事、活动场地间灵活转换,使国家游泳中心同时具备水立方与冰立方属性。
同时,为助推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为冰上赛事提供良好的训练热身条件,水立方拟在南广场新建地下冰场。水立方南广场冰场建筑面积约8453平方米,预留冰壶赛道,以地下空间为主。该冰场有望在明年第四季度对外开放。
南广场冰场的冰壶赛道可在赛时提供热身场地,缓解北京市冰壶场馆稀缺问题,助力中国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赛后永久保留冰壶赛道作为奥运遗产供群众体验,开放群众滑冰,推动冰雪运动普及。
2021-3-1 18:27
moyaodf
赛后速滑馆如何利用?
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工作人员介绍,国家速滑馆这么大体量的建筑,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会考虑如何让专业赛场向公众开放的问题。设计时,该场馆的使用功能就会做成完善可持续的。赛后,国家速滑馆可用于滑冰、冰球、冰壶等比赛赛事及冰上演出,大规模的建筑空间可以通过临时分割开放给大众进行不同的冰上运动。每年也会通过举办奥运体育文化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等,让公众参与,真正带动冰上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现在北京从事冰上运动的人群在增加,很多是青少年。但北京真正能打冰球的只有首体,场馆紧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众的需求。
根据统计,北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9%,按照北京2200万人口来计算,体育爱好者参加人数远远超过瑞士、奥地利等整个国家的人口。国家速滑馆建成后将是北京第一座能够四季运营的冰上活动中心,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